澳洲建筑业利基专长在华锁定机遇

中国的建筑与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拥有利基专长的澳洲建筑公司在中国连连获得成功。《连接中澳》主编罗心梦报道。

 

 

当澳大利亚建筑师Joburt Betadam在2002年第一次从墨尔本来到上海时,他希望能向中国人展示自己在环保建筑和可持续设计方面的利基专长。

abfevents2023

 

2006年,环境问题成为中国政府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法规,规定所有新的建筑物都必须达到最低环保标准。这对在环保建筑领域有利基专长的澳大利亚设计公司来说,可谓打开了一扇大门。

 

Betadam先生得到了维多利亚州政府的澳洲都市系统部门的支持;维州与中国江苏省有着长达35年的“友好省份”关系,这为两地在环保建筑方面的合作打下很好的基础。(澳洲都市系统:Australian Urban Systems,以下简称AUS。这是维州政府提出的倡议,为的是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建筑专业知识推广,以及更具战略性地发展城市化相关的出口业务,今年是AUS推出第十年。)

 

ABF media

在中国,来自维多利亚州各个行业的公司,通过政府间的官方引荐、贸易代表团以及互惠代表团活动,凝聚在一起,共同为落实在江苏的项目而努力。其参与者不仅仅是澳洲的建筑设计、城市和总体规划公司,工程和水技术公司以及土壤修复企业也涵盖其中。他们通力合作的前提是,如果任何一间公司争取到了合同,就必须介绍其它服务环节的公司来负责同一项合同中的对口事宜。

 

Buchan Cover 1-4 web*右图徐州苏宁广场 (The Buchan Group设计)

尽管在2000年代中期,可持续性也许是澳大利亚设计公司打入中国市场的初始优势,如今,这些公司在中国取得的长期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展示自己在中国做出的成绩、制定的长期合约,以及拥有区别于中国本土和海外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利基专长。

 

abfevents2023

“打入中国市场,必须拥有一定的视角。” Betadam先生说:“可持续性这个的视角在中国仍受推崇。”

 

Betadam先生说,如今澳大利亚建筑师进入中国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中国建立和推广自己的品牌——在澳洲的口碑不能够保证其在中国获得同样的知名度。

 

在中国,对标志性开发项目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能够拿下一个项目有时纯粹靠的是运气。

Betadam先生表示,现今中国的开发商游历十分广阔,拥有全球化视野,并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跟我们打交道的开发商,他们的游历经验比我们还要丰富——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在海外看到成功的项目,并说:我们也要这样的。”

 

Betadam先生给予进入中国市场的澳洲建筑公司如下建议:了解在中国建筑行业的“龙头”都有谁,并且“将这些开发商带到澳大利亚来,在那里展示你们成功的建筑设计项目。”

 

“展示你在澳大利亚取得的成功。证明你有在中国生存的实力,并考虑与业界其它公司合作。”

 

多姆•塔索内先生(Dom Tassone)是维多利亚州AUS总监以及维多利亚州政府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主任。中国建筑行业不断进取(AUS也一样),在全球范围推广澳洲设计专业知识,以及不断接纳除了建筑和设计领域以外的澳洲公司,从而促进维多利亚州其他主要行业的澳洲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包括创意、教育与培训、饮食业和医疗保健业)。如今,AUS吸纳的专家人才还包括公共艺术雕塑家、环境服务人士,以及水资源专家。

 

塔索内先生说:“我们的立足点始于江苏省,如今我们的声誉已经远播其外了。” 

 

墨尔本连续三年获评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声誉是AUS手里的一张王牌。AUS“旗下”的公司不但乘着墨尔本世界级宜居性的东风来宣传自己的品牌,澳洲其它以城市建筑著称的城市(如悉尼和阿德莱德)也相当有自我推广的底气。

 

“我们推广是——通力合作,令你的城市变得更具可持续发展性和宜居性——就如我们的城市一般。”塔索内先生说。

 

“城市系统是一座城市持久发展的基础——从街道到设施都很重要。宜居性高和拥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城市能够吸引创意型和创新型的人才,由此,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人才便能吸引高产值的行业在城市生根落叶——这就是维多利亚州的精髓所在——这里是澳洲生物技术、清洁技术、创意设计和全球主要体育赛事的中心(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墨尔本F1大奖赛以及墨尔本杯赛马节)。”

 

AUS与多家中国大型开发商和国有企业建立联系,这里便包括上海建工集团——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的开发商。(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有望成为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预计将在2014年12月竣工。)

Dom Tassone Shanghai Tower web

* 右图: 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有望成为中国最高的摩天大楼,预计将在2014年12月竣工。

“基于这些业务连接,维多利亚州的建筑公司很有机会参与这类型的开发项目,因为他们并不是毛遂自荐,而是通过AUS引荐而进入中国。 ”

塔索内先生表示,中国有许多建筑师在澳大利亚接受教育,这使中国建筑业的竞争力不断攀升。

“你亲眼目睹了上海外滩、浦东开发区,以及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发展,不难陷入一种‘我在中国要如何突破’的思考。”

对于AUS在中国经验来说,中国人所强调的“总是在谈合作”,“朋友第一,生意第二。” 塔索内先生如此说道。

塔索内先生鼓励澳洲企业步步为营地进入中国市场,并要利用政府的资源来推广或建立在中国的业务。

“中国市场是很难打开的,但有了政府的支持来恰当地组合进入中国的生意结构,以及与当地的业内人士建立关系,你其实可以在中国取得相当的成功的。”塔索内先生:“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回报会是可观的。”

维多利亚州的“505工作室”(Studio 505)建筑设计公司——以其在墨尔本打造的像素馆大厦而闻名——在2005年时在江苏省赢得了第一份中国合同:为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做外观设计。

505工作室在中国的其他项目包括最为人所知的凤凰谷项目——这是一座华丽的建筑,拥有一千个座位的大剧院、四间电影院、一座运动舞蹈综合体、一座美术馆、一间少年宫;另外还有标志性的武进莲花规划会展中心。这两个项目都在2013年竣工。

studio505 Pheonix Valley exterior 1123 JG 043 L web

 简而言之,武进莲花规划会展中心的设计理念是“美丽”,505工作室通过具有雕塑美感和空灵性的莲花造型将其实现。设计合同还包括改造周边湖泊和公园的景观。该中心的入口在湖面以下,将人们引进一个大教堂般的开阔空间,配以马赛克风格的室内设计,以及505工作室设计的长达七米的水晶吊灯。

 

这种项目在中国非比寻常,中国规划部长定期视察工地,以确保每项细节都得到落实。

凤凰谷——这个通过维多利亚州AUS多个成员公司直接参与的项目——近日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中国可持续性建筑最高等级认证)和2013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505工作室的总经理迪伦·布莱迪(Dylan Brady)说:“通过政府来打通关系是相当可靠的。”

他说,中国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但拥有利基专长以及总是跟随市场走向来“武装”自己,是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

布莱迪先生说:“市场在不断变化,我们也是如此。”studio505 Lotus 1140 JG 037 L web

“中国市场的多元化速度加快了许多,甚至超过了市场本身的反应速度。品牌的意义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还未将品牌建立起来,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平台,已经是高于那些还没有在中国争取到任何项目的公司了。”

市场变化的其中一点,是向医疗保健领域进军。

505工作室目前为新加坡黄廷方综合医院医院(拥有1000个床位)担当全新的空气循环系统的设计顾问——这是该公司在东南亚的首份合同。

该项目着眼于如何改善病房的布局,以提高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舒适度。通过重新调整6人间和12人间的病房,505工作室已将病房的自然通风率提高了200%。每一位住院患者都一扇窗能看到花园以及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这项设计考虑到了新加坡炎热潮湿的气候,只有流动的空气才能制造自然凉爽的效果。

 * 下图: 黄廷方综合总医院。 外部近景:拥有多个床位,自然通风,和外部花园的医疗福利补贴病房楼。

布莱迪先生说:“我们很想参与到中国的医院项目中。作为建筑师,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设计出世界级的优秀作品。我们最大的目标是设计一座能够提高全民参与性的城市。”

Architecture studio505 Singapore hospital web

 布莱迪先生表示,中国的竞争环境已经变了。他说,中国本地开发项目极少邀请海外人士参与,客户成熟度也日益提高。

 

“我们真正的优势是个人的关注度和对工作的激情。对工作的激情是很容易感染其他人的。”

Betadam先生在长达11年的在华工作中注意到了竞争的变化。一部分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一大批欧洲建筑师涌入中国,还有就是中国当地设计公司的崛起。

Betadam先生说:“外国公司和当地设计公司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改变——但是当地设计公司之间的合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本地设计公司现正寻求与更多外国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从项目开始一直共事到项目结束;而不是仅仅在项目竣工时得到的合规性审批。”

他说,中国设计公司正不断寻求与外国公司合作的机会,从而提高自己的实力,有时他们会降低费用来换取学习或是接触利基市场的机会。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另一个为外国公司创造利基机会的要点,它能让所有建筑构件所包含的信息同时具有建筑或工程的数据。BIM技术是昂贵的,并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来操作。

Betadam先生说:“中国的开发商渴望拥有这项技术,但目前还未能实现。这是十分高精的技术,也是我们掌握的一项优势。”

Betadam先生表示,与其互相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澳大利亚的企业应该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来扩大影响力。

“在开发商的世界里,实力平庸的公司只能担当无名小卒的角色,”Betadam先生说:“‘希望’并不是一项战略。”他还强调了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性。“在中国蕴藏着许多人们察觉不到的机会。在中国居住,你会爱上这里快节奏,当‘空中飞人’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READ MORE ABOUT AUSTRALIA-ASIA

Join Australia-Asia Forum
receive newsletter & our event promotion

"*" indicates required fields

This field is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and should be left unchan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