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宠物狗的痴迷造就了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产业。本刊特约撰稿人Geoff Tink上海来稿。
家养犬在中国由来已久。DNA研究发现,在中国的犬只品种数量为世界之最,有654个,也指出了中国作为家养犬历史的起源始于一万五千年前左右。
在中国传统社会,犬类所担当的角色纯粹为人类服务,如放牧和站岗,或作为食物。然而,从1949年起,中国城市里就禁止养狗了。这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当时养狗被视作”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标志;另一方面,人们认为狗对民众的健康不利,人们特别害怕得狂犬病。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犬只的态度再次发生了改变。如今,随着人民可支配收入的上涨,社会拥有更大的自由,人们对西方思想有更多的认识,以及由”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比以往更小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狗。
在这个”炫富”已然成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国家,越来越多人将拥有一只罕见的纯种狗作为财富的象征。比如说大受人们欢迎的藏獒–在2011年,一只11个月大,体重82公斤的名为”大扑通”的藏獒是吃谷饲牛肉、鸡肉、鲍鱼和海参等美食长大的,它由一位匿名买家用一千万元人民币(约150万澳元)购得。据报道说,买下”大扑通”的来自华北的”煤老板”认为这只藏獒是一笔很好的投资。坊间流传的单次配种费用将都不低于人民币十万元(约15400澳元)。
而那些无法负担纯种狗的爱犬人士,也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心仪的犬只。
我的一个朋友养了一只名叫”熊猫”的狗。当他们在一家宠物商店看到”熊猫”时,它看上去非常像一只熊猫宝宝–有着黑色的眼圈和黑色的小耳朵。但”熊猫”在洗过一次澡之后就不再是”熊猫”了(眼圈和耳朵的染色被洗掉了)。”熊猫”只是中国庞大的”动物模仿秀”的其中一员。我曾经见到狗被主人打扮成双峰驼或者野牛(身上背个假驼峰或头上戴着假牛角之类)。
可悲的是,并非每一只宠物犬故事都为大团圆结局。《北京晨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披露了中国宠物市场的一些阴暗面。许多地方将成千上万的狗关在狭窄和肮脏的地方,那种地方疾病传播速度极高。狗场主在使用消毒剂时,通常会稀释使用剂量。在犬只出售点,许多幼犬都被注射了一种特效单克隆抗体,这会使他们在一周内迅速成长。许多新狗主反映,这种幼犬的寿命都十分短暂。
就算是新兴的纯种犬市场也有其黑暗的一面。随着纯种犬身价的暴增,引出一个很大的问题–任何一只狗都有可能成为窃贼的目标。在2012年10月,在山东省会济南市,中国当时唯一的一只导盲犬”贝蒂”失踪了。尽管人们通过新闻网络和社交媒体展开大面积搜索,依然无法找到贝蒂。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就如许多中国现代生活的元素一样,养狗是又一个需要投入与改进的社会行为。宠物犬被偷盗和被食用等问题对许多犬只都造成了威胁。有的城市还未允许家庭养大型犬类。
在北京,一户只许养一只狗。北京四环以内禁止家养体高超过35厘米的犬只。
在上海,一个家庭也只能养一只登记过的宠物。登记费用最近降到1500元人民币(约230澳元)–这对众多中国家庭来说仍然过高。
尽管如此,犬只在中国的生活在不断变好,精明的商家也从中觅得更多商机。中国宠物用品市场在2012年产生的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约12亿澳元),自2007年以来增长了46%。市场专家估计表明,到2017年,人们对宠物的投入将再增64%,达到129亿元人民币(约20亿澳元)。证据随处可见:高端狗粮商店、为犬只开放的游泳池、宠物犬影楼甚至小狗社交网络。在北京甚至有一间昙花一现的小狗电影院。
一些估计显示,中国犬只的数量每年会增长30%。如果你每天傍晚在某个城市的住宅小区附近散散步,就会明白了。但是历史总是不易被抹去的。如果你在iPhone上输入”狗”字,系统首先提示的下一个字符还会是”肉”字。尽管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当中,历史总是不易被抹去的。
来自悉尼的Geoff Tink已在中国生活了8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目前从事管理数个国际品牌在中国的营销活动和洽谈业务。Geoff的微博账号是@ T_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