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去过中国的人们都能证明一个事实:中国人爱购物。这并非巧合,在今年的澳中杰出校友奖的八名获奖者中,一号店联合创始人刘俊岭先生,以及佳品网创始人董策先生均来自电子商务行业。 Geoff Tink 写道: 正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商机。
中国人爱购物,消费主义为王。一号店和佳品网也不可否认地证明了,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存在大量的机会,并为真正了解网上购物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中国特色。
根据巴克莱资本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零售业创造了超过1210亿美元的销售额,较前一年增长66%。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增长两倍以上,销售额将达到4200亿美元。
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中国约有1.93亿在线购物者,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这些消费者平均每年在线购物的花费为1000美元-这一数据相当于目前美国1.7亿在线购物者平均每年的花费。届时,电子商务可能会占中国零售业8%以上的份额。
政府补贴、高速互联网,以及现在每月仅10美元的宽带费用遍及全国,这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上网费,也只是印度和巴西上网费的3倍。
随着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互联网访问量的提高,2012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超过了5.2亿,超过所有其他国家市场数量。
这个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已经向不断扩大的零售商群体发展。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选择在线销售绝大部分原因取决于在现代中国品牌建立的简单的客观现实-国家很大,零售业不便宜。中产阶级在持续增长,研究表明,到2015年,中国将有365个城市,其中产阶级消费者将超过10万。
与此同时,商业租赁价格持续上涨,近一步侵蚀利润空间。因此,品牌可以争取这些新的消费者。中国最大的零售商,苏宁和国美,仅在260个城市有门店,而大型跨国公司,如沃尔玛,只能覆盖120个城市。最终的结果是非常低的零售整合-前20强商场仅占城市零售总额的13%,还不到美国比较率的一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述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一个近反社会的冲动购物的社会-对于电子商务的兴盛而言是最肥沃的土壤。
然而,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兴起还有另外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因-对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安全性信任度的不断提高。自从电子商务第一次来到中国,消费者的谨慎是无可非议的,互联网可能为同样的欺骗和欺诈行为提供另一个藏身之处。
第一个战胜消费者怀疑之一的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有一个叫做”支付宝”的支付系统,当消费者确认所购商品满意后,才将款项支付给商家。阿里巴巴集团预测,今年,他们的销售量可能会超过易趣和亚马逊的联合销售量。
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1999年,拥有超过500万用户,理所当然,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兴起的典型代表。继支付宝系统的成功,阿里巴巴又分别在B2C平台,如淘宝网和天猫(仅限于注册企业),和B2C平台,如阿里宝宝网站获得了成功。尽管阿里巴巴一直遥遥领先,赢得了一个庞大而忠实的用户群体,但对于其竞争对手来说机会仍然存在。
在阿里巴巴的阴影下,大量的其他竞争对手都在争夺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份额。紧随淘宝和天猫之后,是京东商城,当当网,当然还有与澳大利亚相关的一号店网站。阿里巴巴可能是市场上的一个庞然大物,但这一点也给自己带来了劣势,这使规模较小的竞争者有了机会,而不是让自己去寻求更好的质量保证、专业性、交货速度快、可靠性和灵活性等竞争优势。
越来越多的大型零售商正在适应中国在线营销的新环境。苏宁发现了电子产品在线零售的传统优势,现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另外,体育零售商李宁,已经证明多渠道战略的成功,它通过授权C2C代理、通过普及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上的官方商店,以及通过该品牌的官方网站来销售产品。今年8月,美国巨头沃尔玛在中国首次进军在线营销, 其他商家也相继跟随。
对于已经在中国大量利用社会媒体的品牌,从事电子商务可以提供协同效应。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查人员指出,有超过40%在线购物的中国人阅读并对产品发表评论,这一数据是美国人的两倍,也很可能是印度消费者的四倍。
同样,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中国消费者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与美国、澳大利亚或日本的消费者一样多,但是,他们更有可能是用手机购物或比较价格。因此,随着社交媒体、手机购物平台和电子商务的近一步集中,机会将越来越多。
据中国当局预测,到2015年,在线销售将达到人民币2.8万亿元,机会无处不在,公司都愿意做在线投资。这一罕见的机会,不仅能够建立业务,还将打造品牌标识。